2020年5月10日 星期日

[閱讀] 范疇 ∕ 戰爭的定義 和平的對價


1.戰爭與和平,或許不如我們以為的離我們如此遙遠;不是電視螢幕上一個小小的畫面,播報著中國軍艦又越過某海域、美國軍艦也隨之在某海域啟航。
2.尤其兩強航行的海域離台灣如此接近,相較於以為我們可以獨善其身的想法,或許真是個天真的念頭。
3.本文打破避談戰爭的禁忌,直接破題來談戰爭這個議題,以及我們對戰爭該有的認知。
4.文中提到「和平的對價」,拋出許多議題讓大家思考。我個人想談的是,並不是一昧的避戰、選舉只投特定政黨就可以低調的換來和平,不戰爭並不代表擁有和平;其實香港離我們並不遙遠,反送中失蹤濫抓了多少青年男女,並不是不戰爭我們的孩子就會擁有安詳的生活。
5.文中也提到「白宮必援」論,點破戰爭美國一定出兵援救的迷思,很深刻的提到戰爭的層次從淺到深,傷亡人數是千人還是百萬人,才可能有外援協助?想要台灣人一滴血不流而美國大兵就會來保衛台灣,有可能嗎?
6.節錄文中段落「如果妄想台灣一滴血不流,美國大兵就先來替台灣人死,是否太天真了?三、如果流血的是你自己或親人,你願意嗎?Yes or No?」
7.文末結語並提到若惡事將有發生的那一天,必然是以無法預期且快到來不及自我欺騙的方式發生並立刻改變現狀,若不提前思考預防演練,臨場才求隨機應變,是打不贏他人早已沙盤推演、深謀遠慮許久的棋局的。
8.節錄文中段落「迴避問題的心境、語境、氛圍,就是台灣國防的最大缺口,而這個缺口是再多的硬體預算、再多的保證、再多的政治宣傳,都無法補上的。」

[閱讀] 黃介正 ∕ 「戰疫」對「戰役」的啟示


1.本文由新冠肺炎防疫談到作戰之準備,正好與范疇先生的文章相呼應。
2.原文節錄:「鑒於美中強權較勁與共軍威懾舉動,美國政府及智庫近兩年來,經常提醒我國應從中遠期建軍規畫,將演訓重點著眼於因應短期內應對台海衝突之「即戰力」。」

[閱讀] 李清志 ∕ 瘟疫啟示錄


1.在人心因為武漢肺炎而惶惶不安之際,本文以不同的角度提醒我們珍視活著的每一刻。
2.文中引用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的名言:「死亡,讓我們停下來思考人生!」以及英國詩人John Donne呼籲:「你死的那一天,不是最重要的一天;你活著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一天。」
3.在大家皆面臨死亡陰影之際,危機也是轉機,正好思考人生及做出改變。
4.文末結語:「面對疫情,我們不是擔心,何時會被傳染,什麼時候會染病死掉,與其擔心什麼時候會死,不如擔心你還活著的日子,該做些什麼?人生才有意義!」
5.備註:文中提到2008年的日本電影「死亡預告」,有機會可看。

[閱讀] 洪蘭∕童年經驗對人後來的影響有多少?


1.個性可以改變嗎?童年的經驗長大後可以洗掉嗎?還是會成為一輩子的陰影呢?可喜的是,洪蘭教授說答案都是「可以」。
2.「個性可以改,因為大腦的神經迴路可以改變,迴路改變了,思想就改變了。」
3.文中並提到老鼠的記憶實驗,證明記憶也是可以改變的,「我們也可以用實驗方法把不好的記憶改為好的」。
4.若發現自己的現在是過去的經驗、記憶所導致,或是希望自己改變個性,也有心要改,是可以改變的。
5.引用洪教授文中的結語:「既然大腦可以改變,何不從改變觀念起,使自己變得快樂呢?沒有人一生是十全十美的,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采,天自安排,自己的幸福是操在自己的手中的。」